13许庙村清末,钟祥县设5镇4汛5乡,柴湖属南乡(机关驻地旧口),1936年(民国25年)属钟祥县二区和安乡,1941年(民国30年)属延长乡,1946年(民国35年)属精治乡;1949年7月,钟祥县人民政府成立,1951年互助组时期属石牌区(钟祥县第6区)管辖,属中心集乡;1956年合作化时期属石牌区襄东乡星明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;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旧口公社襄东管理区星明生产大队;1961年撤社建区属旧口区东湖公社星明生产大队;1975年撤区并社属大柴湖公社东湖管理区星明生产大队;1980年更名为许庙生产大队,1984年撤社并区属大柴湖区东湖公社许庙村;1987年撤区并乡镇属柴湖镇东湖管理区许庙村。
2000年撤销管理区,属柴湖镇至今。
14天堂村清末,钟祥县设5镇4汛5乡,柴湖属南乡(机关驻地旧口),1936年(民国25年)属钟祥县二区同安乡,1941年(民国30年)属延长乡,1946年(民国35年)属精治乡;1949年7月,钟祥县人民政府成立,1951年互助组时期属石牌区(钟祥县第6区)管辖,属夹套乡;1956年合作化时期属石牌区襄东乡五经一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;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属旧口公社襄东管理区五经一生产大队;1961年撤社建区属旧口区东湖公社五经一生产大队;1975年撤区并社属大柴湖公社东湖管理区五经一大队,1980年更名为天堂生产大队;1984年撤社并区大属柴湖区东湖公社天堂村;1987年撤区并乡镇属柴湖镇东湖管理区天堂村。
2000年撤销管理区,属柴湖镇至今。
15杨埂村
清末,钟祥县设5镇4汛5乡,柴湖属南乡(机关驻地旧口),1936年(民国25年)属钟祥县二区同安乡,1941年(民国30年)属延长乡,1946年(民国35年)属精治乡;1949年7月,钟祥县人民政府成立,1951年互助组时期属石牌区(钟祥县第6区)管辖,属郑集乡;1956年合作化时期属石牌区襄东乡五经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;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属旧口人民公社襄东管理区五经二生产大队;1961年撤社建区属旧口区东湖公社五经二生产大队;1975年撤区并社属大柴湖公社东湖管理区五经二生产大队;1980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为杨埂生产大队。
1984年撤社并区属大柴湖区东湖公社杨埂村;1987年撤区并乡镇属柴湖镇东湖管理区杨埂村。
2000年撤销管理区,属柴湖镇至今。
16吕庄村清末,钟祥县设5镇4汛5乡,柴湖属南乡(机关驻地旧口),1936年(民国25年)属钟祥县二区同安乡;1941年(民国30年)属延长乡,1946年(民国35年)属精治乡;1949年7月,钟祥县人民政府成立,1951年互助组时期属石牌区(钟祥县第6区)管辖,属龙集乡;1956年合作化时期属石牌区襄东乡先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;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属旧口公社襄东管理区先锋生产大队;1961年撤社建区属旧口区东湖公社先锋生产大队;1975年撤区并社属大柴湖公社东湖管理区先锋大队,1980年更名为吕庄生产大队;1984年撤社并区属大柴湖区东湖公社吕庄村;1987年撤区并乡镇属柴湖镇东湖管理区吕庄村。
1997年撤销6个片区属柴湖镇至今。
17红英村清末,属河南南阳府淅川厅三官殿区,民国,属河南南阳公署淅川县东二区(机关驻地三官殿),1948年5月3日淅川全境解放。
1956年合作化时期属淅川县三官殿区青春社,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,由东坪、杨家、南凹、马营、邹营、房营等6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组建成东坪生产大队,属淅川县三官殿公社管辖。
1968年迁居钟祥县大柴湖区后,更名为红英生产大队。
1975年3月,撤区并社属大柴湖公社红英管理区红英生产大队;1980年仍为红英生产大队;1984年3月,设区建乡属大柴湖区红英公社红英村1987年9月,撤区建镇时将“大”去掉属柴湖镇红英管理区红英村至今。
18曹寨村
清末,属河南南阳府淅川厅三官殿区,民国,属河南南阳公署淅川县东二区(机关驻地三官殿),1948年5月3日淅川全境解放。
1956年合作化时期属淅川县三官殿区曹家寨社,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,由曹寨、东营、张寨、下头、李庄等5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组建成曹寨生产大队,属淅川县三官殿公社管辖。
1968年迁居钟祥县大柴湖区后,更名为新建生产大队。
1975年3月,撤区并社属大柴湖公社红英管理区新建大队,1980年复名为曹寨生产大队;1984年3月属大柴湖区红英公社曹寨村;1987年9月属柴湖镇红英管理区曹寨村至今。
19四新村清末,属河南南阳府淅川厅三官殿区,民国,属河南南阳公署淅川县东二区(机关驻地三官殿),1948年5月3日淅川全境解放。
1956年合作化时期属淅川县三官殿区金刚社,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,由榆树岗、沙沟、杨沟、魏家沟等4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组成杨沟生产大队,属淅川县三官殿公社管辖。
1967年迁居钟祥县大柴湖区后,更名为四新生产大队。
1975年11月,撤区并社属大柴湖公社红英管理区四新生产大队。
1980年仍为四新生产大队。
1984年3月,设区建乡属大柴湖区红英公社四新村,1987年9月,撤区建镇时将“大”去掉属柴湖镇红英管理区四新村至今。
20红卫村清末,属河南南阳府淅川厅三官殿区,民国,属河南南阳公署淅川县东二区(机关驻地三官殿),1948年5月3日淅川全境解放。
1956年合作化时期属淅川县三官殿区新农社。
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,由东湾、南庄、黄庄、朱家等4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组建成顺阳大队,
1961年更名为黄庄生产大队,属淅川县三官殿公社管辖。
1967年迁居钟祥县大柴湖区后,更名为红卫生产大队。
1975年11月,撤区并社属大柴湖公社红英管理区红卫生产大队;1980年仍为红卫生产大队;
1984年3月,设区建乡属大柴湖区红英公社红卫村;
1987年9月,撤区建镇时将“大”去掉属柴湖镇红英管理区红卫村至今。
21红升村清末,属河南南阳府淅川厅三官殿区,民国,属河南南阳公署淅川县东二区(机关驻地三官殿),
1948年5月3日淅川全境解放。
1956年合作化时期属淅川县三官殿区胜天社,
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,由孙湾、黄嘴、秦家庄等3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组建成台子山生产大队,属淅川县三官殿公社管辖。
1967年迁居钟祥县大柴湖区后,更名为红升生产大队。
1975年11月,撤区并社属大柴湖公社红英管理区红升生产大队;1980年仍为红升生产大队;
1984年3月,设区建乡属大柴湖区红英公社红升村;
1987年9月,撤区建镇时将“大”去掉属柴湖镇红英管理区红升村至今。
22罗城村荣誉排行:
2023年3月,农业农村部推介罗城村为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(盆花)。
2021年10月,农业农村部遴选推介罗城村为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。
2019年9月,农业农村部认定罗城村为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(盆花)。
清末,属河南南阳府淅川厅三官殿区,民国,属河南南阳公署淅川县东二区(机关驻地三官殿),1948年5月3日淅川全境解放。
1956年合作化时期属淅川县三官殿区景阳社,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,由曹楼、城角、业湾、时湾、罗城等6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组建成胜天生产大队,属淅川县三官殿公社管辖。
1961年又改为罗城大队,1968年迁居钟祥县大柴湖区后,更名为红星生产大队。
1975年11月,撤区并社属大柴湖公社红英管理区红星生产大队,1980年更名为罗城生产大队;1984年3月,设区建乡属大柴湖区红英公社罗城村;1987年9月,撤区建镇时将“大”去掉属柴湖镇红英管理区罗城村至今。
23断山口村清末,属河南南阳府淅川厅三官殿区,民国,属河南南阳公署淅川县东二区(机关驻地三官殿),1948年5月3日淅川全境解放。
1956年合作化时期为淅川县三官殿区三峰社,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,由曹嘴子、南湾、陈沟等3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组建成梁家岗生产大队,属淅川县三官殿公社管辖。
1967年迁居钟祥县大柴湖区后,更名为红湖生产大队。
1975年11月,撤区并社属大柴湖公社红英管理区红湖生产大队,1980年第一次地名普查时以老地名更名,为断山口大队;1984年3月,设区建乡,为大柴湖区红英公社断山口村;1987年9月,撤区建镇时将“大”去掉属柴湖镇红英管理区断山口村至今。
24新村村地名由来:
1986年,原武空610部队农场将其经营的3600亩耕地移交给柴湖,从红旗、红升2个公社抽调富余人员组成的移民村,因成立时间较晚得名新村村。
历史沿革:
1966年3月至1968年3月间,从河南省淅川县迁入湖北省钟祥县大柴湖。
1986年武汉空军610部队农场迁出柴湖,遗留1225亩耕地移交给地方,12月,柴湖区从红旗、红升2个乡抽调富余人员组建新移民村,属大柴湖区红英乡;1987年9月属柴湖镇红英管理区新村村至今。
32芦席场村清末,属河南南阳府淅川厅三官殿区,民国,属河南南阳公署淅川县东二区(机关驻地三官殿),1948年5月3日淅川全境解放。
1956年合作化时期属淅川县三官殿区三官殿社,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,由雪山、徐家沟、梁家岗等3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组成梁家岗生产大队,属淅川县三官殿公社管辖。
1968年迁居钟祥县大柴湖区后,更名为东方红生产大队。
1975年11月撤区并社,属大柴湖公社柴湖管理区;1980年地名普查,东方红生产大队更名为芦席场生产大队;1984年3月,设区建乡,属大柴湖区柴湖公社;1987年9月,撤区建镇,属柴湖镇柴湖管理区至今。
33郑家集村清末,属河南南阳府淅川厅三官殿区,民国,属河南南阳公署淅川县东二区(机关驻地三官殿),1948年5月3日淅川全境解放。
1956年合作化时期属淅川县三官殿区黑龙社,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,由曹家、程凹、荔庄、周庄、胡家、翟凹等6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组建成黑龙生产大队,属淅川县三官殿公社管辖。
1968年迁居钟祥县大柴湖区后,更名为幸福生产大队。
1975年11月,撤区并社属大柴湖公社柴湖管理区幸福生产大队;1980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为郑家集大队,1984年3月,设区建乡属大柴湖区柴湖公社郑家集村;1987年9月,撤区建镇时将“大”去掉属柴湖镇柴湖管理区郑家集村
34李官桥村清末,属河南南阳府淅川厅三官殿区;民国,属河南南阳公署淅川县东二区(机关驻地三官殿)。
1948年5月3日淅川全境解放,1956年合作化时期,属淅川县三官殿区,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,由桑树庙、刘井、西岗、贾岗、桥岗、新庄等6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组成桑树庙生产大队,属淅川县三官殿公社管辖。
1967年迁居钟祥县大柴湖区后,更名为红心生产大队。
1975年11月,撤区并社属大柴湖公社柴湖管理区红心生产大队;1980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为李官桥大队,1984年3月,体制改革,大队改村,李官桥大队改为李官桥村,并成立李官桥村村民委员会至今。
35魏家榨村清末,属河南南阳府淅川厅三官殿区,民国,属河南南阳公署淅川县二区(机关驻地三官殿),1948年5月3日淅川全境解放。
1956年合作化时期属淅川县三官殿区胜天社,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,由马坑、和岗、郭庄、付家沟、灵官殿、李庭岗等6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组成胜天生产大队,属淅川县三官殿公社管辖。
1967年迁居钟祥县大柴湖区后,更名为柴湖生产大队。
1975年11月,撤区并社属大柴湖公社柴湖管理区柴湖生产大队。
1980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为魏家榨大队,1984年3月,设区建乡属大柴湖区柴湖公社魏家榨村;1987年9月,撤区建镇时将“大”去掉属柴湖镇柴湖管理区魏家榨村至今。
36凌楼村清末,属河南南阳府淅川厅宋湾区;民国时属河南南阳公署淅川县南区(机关驻地宋湾)。
1948年5月3日淅川全境解放,1956年合作化时期属淅川县三官殿区下寺乡,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,由下坪、张楼、河西、新建、安楼、新生等6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组建成前进生产大队,属淅川县三官殿公社管辖。
1967年迁居钟祥县大柴湖区后,更名为凌楼生产大队。
1975年11月,撤区并社,属大柴湖公社柴湖管理区;1980年地名普查时仍为凌楼生产大队。
1984年3月,设区建乡凌楼大队更名为凌楼村,属大柴湖区柴湖公社;1987年9月,撤区建镇时将“大”去掉属柴湖镇柴湖管理区。
37王营村清末,属河南南阳府淅川厅宋湾区,民国,属河南南阳公署淅川县南区(机关驻地宋湾),1948年5月3日淅川全境解放。
1956年合作化时期为淅川县宋湾区宋湾社,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属淅川县宋湾公社,因王姓较多名王营生产大队。
1968年迁居钟祥县大柴湖区后,仍为王营生产大队。
1975年11月,撤区并社属大柴湖公社柴湖管理区王营生产大队;1980年地名普查时仍为王营生产大队。
1984年3月,设区建乡属大柴湖区柴湖公社王营村;1987年9月,撤区建镇时将“大”去掉属柴湖镇柴湖管理区王营村至今。
38前营村地名由来:
清末,境内丹江河上游有一老街名宋湾街。以宋湾街为界,街前居民区为前营,街后居民区为后营,前营村位于前区因此得名前营村。1968年该地居民移居湖北钟祥大柴湖后,沿用原河南淅川老地名前营村。
荣誉排行:
2021年9月,前营村被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。
历史沿革:
清末,属河南南阳府淅川厅宋湾区,民国时属河南南阳公署淅川县南区(机关驻地宋湾),1948年5月3日淅川全境解放。
1956年合作化时期属淅川县宋湾区宋湾乡,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属淅川县宋湾公社管辖,由杨岭、后营、刘沟等3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组建成前营生产大队。
1968年迁居钟祥县大柴湖区后,仍为前营生产大队。
1975年3月,撤区并社属大柴湖公社柴湖管理区;
1975年3月,撤区并社属大柴湖公社柴湖管理区;1980年地名普查时仍为前营生产大队。
1984年3月设区建乡,前营生产大队更名为前营村,属大柴湖区柴湖公社;1987年9月撤区建镇,属柴湖镇柴湖管理区至今。
39鱼池村荣誉排行:
2023年6月,鱼池村被纳入2022年度湖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。
2022年12月,鱼池村被确定为2022年度湖北省清廉村居建设省级典型村。
2019年12月,鱼池村被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。
历史沿革:
清末,属河南南阳府淅川厅马蹬区,民国,属河南南阳公署淅川县东区(机关驻地马蹬),
1948年5月3日淅川全境解放。
1956年合作化时期属淅川县城关区红旗一社,
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,属淅川县城关公社渔池生产大队。
1968年迁居钟祥县大柴湖区后,更名为朝阳生产大队。
1975年11月,撤区并社属大柴湖公社红升管理区朝阳大队,1980年地名普查时复名为渔池生产大队;
1984年3月,撤社并区属大柴湖区红升公社鱼池村;
1987年9月,撤区建镇时将“大”去掉属柴湖镇红升管理区鱼池村至今。
40 武州村武州村是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柴湖镇下辖的行政村(资料待完善)
41全坑村1956年合作化时期属淅川县城关区红旗二社,
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属淅川县城关公社,由全坑、李家河等2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组建成全坑生产大队。
1968年迁居钟祥县大柴湖区后,仍为全坑生产大队
1975年3月,撤区并社属大柴湖公社红升管理区全坑生产大队;1980年地名普查时仍为全坑生产大队。
1984年3月,撤社并区属大柴湖区红升公社全坑村;
1987年9月,撤区建镇时将“大”去掉属柴湖镇红升管理区全坑村至今。
42石营村清末,属河南南阳府淅川厅城关区,民国,属河南南阳公署淅川县中区(机关驻地老城),1948年5月3日淅川全境解放。
1956年合作化时期为淅川县城关区城关社,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为石营生产大队,属淅川县城关公社管辖。
1968年迁居钟祥县大柴湖区后,沿用淅川老地名石营生产大队。
1975年11月,撤区并社属大柴湖公社红升管理区石营生产大队;1980年地名普查时仍为石营生产大队;1984年3月,撤社并区属大柴湖区红升公社石营村;1987年9月,撤区建镇时将“大”去掉属柴湖镇红升管理区石营村至今。
43管福村管福村是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柴湖镇下辖的行政村(资料待完善)
44双河村地名由来:
双河:本义为两条河水(淅水和汉水)。
历史沿革:
清末,属河南南阳府淅川厅马蹬区,民国,属河南南阳公署淅川县东区(机关驻地马蹬),1948年5月3日淅川全境解放。
1956年合作化时期为淅川县城关区城关社,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属淅川县城关公社管辖,因境内有两条河流,位于淅水和汉水交汇之处取名为双河生产大队。
1968年迁居钟祥县大柴湖区后为双河生产大队。
1975年11月,撤区并社属大柴湖公社红升管理区双河生产大队;1980年地名普查时仍为双河生产大队。
1984年3月,撤社并区属大柴湖区红升公社双河村;1987年9月,撤区建镇时将“大”去掉属柴湖镇红升管理区双河村至今。
45田坑村清末,属河南南阳府淅川厅宋湾区,民国,属河南南阳公署淅川县南区(机关驻地宋湾),1948年5月3日淅川全境解放。
1956年合作化时期为淅川县城关区田坑社,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,由王湾、刘湾、彭坑、龚家组成田坑生产大队,属淅川县城关公社管辖。
1968年迁居钟祥县大柴湖区后,仍为田坑生产大队。
1975年11月,撤区并社属大柴湖公社红升管理区田坑生产大队;1980年地名普查时仍为田坑生产大队。
1984年3月,撤社并区属大柴湖区红升公社田坑村;1987年9月,撤区建镇时将“大”去掉属柴湖镇红升管理区田坑村至今。
46后营村清末,属河南南阳府淅川厅宋湾区,民国,属河南南阳公署淅川县南区(机关驻地宋湾),1948年5月3日淅川全境解放。
1956年合作化时期为淅川县宋湾区宋湾社,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属淅川县宋湾公社,因位于宋湾街后面取名为后营生产大队。
1968年迁居钟祥县大柴湖区后,仍为后营生产大队。
1975年11月,撤区并社属大柴湖公社红升管理区后营生产大队;1980年地名普查时仍为后营生产大队。
1984年3月,撤社建区属大柴湖区红升公社后营村;1987年9月,撤区建镇时将“大”去掉属柴湖镇红升管理区后营村至今。
47马北村清末,属河南南阳府淅川厅马蹬区,民国,属河南南阳公署淅川县东区(机关驻地马蹬),1948年5月3日淅川全境解放。
1956年合作化时期属淅川县城关区马蹬街社,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,属淅川县城关公社管辖,因境内位于马蹬街北取名为马北生产大队。
1968年迁居钟祥县大柴湖区后,仍为马北生产大队。
1975年11月,撤区并社属大柴湖公社红升管理区马北生产大队;1980年地名普查时仍为马北生产大队。
1984年3月,撤社并区属大柴湖区红升公社马北村;1987年9月,撤区建镇时将“大”去掉属柴湖镇红升管理区马北村至今。
48马南村荣誉排行:
2023年6月,马南村被纳入2022年度湖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。
2021年10月,农业农村部认定马南村为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(娃娃菜)。
历史沿革:
清末,属河南南阳府淅川厅马蹬区,民国,属河南南阳公署淅川县东区(机关驻地马蹬),1948年5月3日淅川全境解放。
1956年合作化时期为淅川县城关区马蹬街社,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属淅川县城关公社,因居民区位于马蹬街南取名为马南生产大队。
1968年迁居钟祥县大柴湖区后,仍为马南生产大队。
1975年11月,撤区并社属大柴湖公社红升管理区马南生产大队;1980年地名普查时仍为马南生产大队。
1984年3月,撤社并区属大柴湖区红升公社马南村;1987年9月,撤区建镇时将“大”去掉属柴湖镇红升管理区马南村至今。
49吴营村清末,属河南南阳府淅川厅城关区,民国,属河南南阳公署淅川县中区(机关驻地老城),1948年5月3日淅川全境解放。
1956年合作化时期属淅川县城关区明星社,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,因吴姓较多改称吴营生产大队,属淅川县城关公社管辖。
1968年迁居钟祥县大柴湖区后为吴营生产大队。
1975年11月,撤区并社属大柴湖公社红升管理区吴营生产大队;1980年地名普查时仍为吴营生产大队。
1984年3月,撤社并区属大柴湖区红升公社吴营村;1987年9月,撤区建镇时将“大”去掉属柴湖镇红升管理区吴营村至今。
50邓营村清末,属河南南阳府淅川厅城关区,民国,属河南南阳公署淅川县中区(机关驻地老城),1948年5月3日淅川全境解放。
1956年合作化时期为淅川县城关区明星社,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属淅川县城关公社管辖,因邓姓较多名邓营生产大队。
1968年迁居钟祥县大柴湖区后,仍为邓营生产大队。
1975年11月,撤区并社属大柴湖公社红升管理区邓营生产大队;1980年仍为邓营生产大队。
1984年3月,撤社并区属大柴湖区红升公社邓营村;1987年9月,撤区建镇时将“大”去掉属柴湖镇红升管理区邓营村至今。
51岗南村清末,属河南南阳府淅川厅三官殿区,民国,属河南南阳公署淅川县东二区(机关驻地三官殿),1948年5月3日淅川全境解放。
1956年合作化时期属淅川县三官殿区岗南社,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,由马宅、范庄、李庄、张庄等五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组建成岗南生产大队,属淅川县三官殿公社管辖。
1968年迁居钟祥县大柴湖区后更名为英雄生产大队。
1975年11月,撤区并社为大柴湖公社红旗管理区英雄生产大队;1980年更名为岗南生产大队;1984年3月,设区建乡为大柴湖区红旗公社岗南村;1987年9月,撤区建镇时将“大”去掉为柴湖镇红旗管理区岗南村至今
52杨营村清末,属河南南阳府淅川厅埠口区,民国,属河南南阳公署淅川县东一区(机关驻地埠口),1948年5月3日淅川全境解放。
1956年合作化时期为淅川县三官殿区杨北社。
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,由张庄、上胡、下胡、杨北、南队、邵庄等6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组建成杨营生产大队,属淅川县三官殿公社管辖。
1968年迁居钟祥县大柴湖区后更名为永红生产大队。
1975年11月,撤区并社属大柴湖公社红旗管理区永红生产大队;1980年地名普查时复名为杨营生产大队。
1984年3月,体制改革,大队改村,杨营生产队改为杨营村,并成立杨营村村民委员会至今。
53白岗村清末,属河南南阳府淅川厅三官殿区,民国,属河南南阳公署淅川县东二区(机关驻地三官殿)。
1948年5月3日淅川全境解放。
1956年合作化时期为淅川县三官殿区白岗社,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,由易家店、郑家沟、白岗、杨东、杨西等五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组建成白岗生产大队,属淅川县三官殿公社管辖。
1968年迁居钟祥县大柴湖区后,沿用淅川老地名白岗生产大队。
1975年11月,撤区并社属大柴湖公社红旗管理区白岗生产大队;1980年推行老地名时仍为白岗生产大队;1984年3月,设区建乡属大柴湖区红旗公社白岗村;1987年9月,撤区建镇时将“大”去掉属柴湖镇红旗管理区白岗村至今。
54泉店村清末,属河南南阳府淅川厅三官殿区,民国,属河南南阳公署淅川县东二区(机关驻地三官殿),1948年5月3日淅川全境解放。
1956年合作化时期为淅川县三官殿区泉店社,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属淅川县三官殿公社管辖,名泉店生产大队。
1968年迁居钟祥县大柴湖区后,仍为泉店生产大队。
1975年11月,撤区并社属大柴湖公社红旗管理区泉店生产大队;1980年地名普查时仍为泉店生产大队。
1984年3月,设区建乡属大柴湖区红旗公社泉店村;1987年9月,撤区建镇时将“大”去掉属柴湖镇红旗管理区泉店村至今。
55西沟村清末,属河南南阳府淅川厅三官殿区,民国,属河南南阳公署淅川县东二区(机关驻地三官殿),1948年5月3日淅川全境解放。
1956年合作化时期为淅川县三官殿区西沟社,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,由榆树岗、秦庄、高庄、胡家山等5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组建成西沟生产大队,属淅川县三官殿公社管辖。
1968年迁居钟祥县大柴湖区后,更名为沙包生产大队。
1975年11月,撤区并社属大柴湖公社红旗管理区沙包生产大队;1980年复名为西沟大队,1984年3月,设区建乡属大柴湖区红旗公社西沟村;1987年9月,撤区建镇时将“大”去掉属柴湖镇红旗管理区西沟村至今。
56上头村清末,属河南南阳府淅川厅三官殿区,民国,属河南南阳公署淅川县东二区(机关驻地三官殿),1948年5月3日淅川全境解放。
1956年合作化时期为淅川县三官殿区上头社,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,由党岗、上头、大坑、八鸽林四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组建成上头生产大队,属淅川县三官殿公社管辖,1968年迁居钟祥县大柴湖区后,仍为上头生产大队。
1975年11月,撤区并社属大柴湖公社红旗管理区上头生产大队;1980年地名普查时仍为上头生产大队。
1984年3月,设区建乡属大柴湖区红旗公社上头村;1987年9月,撤区建镇时将“大”去掉属柴湖镇红旗管理区上头村至今。
57红旗村清末,属河南南阳府淅川厅三官殿区,民国,属河南南阳公署淅川县东二区(机关驻地三官殿),1948年5月3日淅川全境解放。
1956年合作化时期为淅川县三官殿区三官殿社,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,由街东、街西、街南、沟南四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组建成三官殿生产大队,属淅川县三官殿公社管辖。
1968年迁居钟祥县大柴湖区后,更名为红旗生产大队。
1975年11月,撤区并社属大柴湖公社红旗管理区红旗生产大队;1980年地名普查时仍为红旗生产大队。
1984年3月,设区建乡属大柴湖区红旗公社红旗村;1987年9月,撤区建镇时将“大”去掉属柴湖镇红旗管理区红旗村至今。
57刘庄村清末,属河南南阳府淅川厅三官殿区,民国,属河南南阳公署淅川县东二区(机关驻地三官殿),1948年5月3日淅川全境解放。
1956年合作化时期为淅川县三官殿区刘庄社,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,由刘庄、张沟、下刘营、上沟、张岗5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组建成杨沟生产大队,属淅川县三官殿公社管辖,1968年迁居钟祥县大柴湖区后,更名为迎九生产大队。
1975年11月,撤区并社属大柴湖公社红旗管理区迎九大队,1980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为刘庄生产大队;1984年3月,设区建乡属大柴湖区红旗公社刘庄村;1987年9月,撤区建镇时将“大”去掉属柴湖镇红旗管理区刘庄村至今。
57中干桥村中干桥村村民委员会,原属河南省淅川县埠口区,1968年迁居钟祥。
清末,属河南南阳府淅川厅埠口区,民国,属河南南阳公署淅川县东一区(机关驻地埠口),1948年5月3日淅川全境解放。
1956年合作化时期属淅川县埠口区十二里河社。
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,由芦沟、秦张营、任营、胡岗、周洼等5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组建成十二里河生产大队,属淅川县埠口公社管辖。
1968年迁居钟祥县大柴湖区后,更名为中干桥生产大队。
1975年3月,撤区并社属大柴湖公社红旗管理区中干桥生产大队;1980年地名普查时仍为中干桥生产大队;1984年3月,体制改革,大队改村,中干桥大队改为中干桥村,并成立中干桥村村民委员会,属柴湖区,1987年9月撤区建镇时属柴湖镇管辖。
57沙楼村清末,属河南南阳府淅川厅三官殿区,民国,属河南南阳公署淅川县东二区(机关驻地三官殿),1948年5月3日淅川全境解放。
1956年合作化时期为淅川县三官殿区沙楼社,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,由东下、西下、东上、杨家、沟南五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组建成沙楼生产大队,属淅川县三官殿公社管辖。
1968年迁居钟祥县大柴湖区后更名为飞跃生产大队。
1975年11月,撤区并社属大柴湖公社红旗管理区飞跃生产大队;1980年地名变更时复名为沙楼生产大队;1984年3月,设区建乡属大柴湖区红旗公社沙楼村;1987年9月,撤区建镇时将“大”去掉属柴湖镇红旗管理区沙楼村至今。
57胜利村清末,县设5镇4汛5乡,属南乡,1936年(民国25年)属钟祥县二区(机关驻地旧口)同寿乡,1941年(民国30年)属延长乡,1946年(民国35年)属精治乡;1949年7月,钟祥县人民政府成立,属石牌区(第6区老堤乡;1956年合作化时期建石牌区襄东绺呒杜┮瞪献魃纾�1958年人民公社化,为胜利大队,属旧口公社花园管理区,1961年恢复区制属旧口区花园人民公社;1975年11月撤区并社,属大柴湖公社;1984年区乡体制改革,胜利大队改为胜利村,并成立胜利村村民委员会,属柴湖区红旗乡,1987年调整行政区划,属柴湖镇。